
北宋太宗時舉行科考,當時宰相李昉的兒子李宗諤、副相呂蒙正的弟弟呂蒙亨和鹽鐵使王明的兒子王扶,三人憑實力一路過關斬將,最後廷試也錄取了。但是當宋太宗看到他們三人的名字時,略思一會後說:「他們都是權貴子弟,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競爭,並不合適;即使是靠真材實料考取的,人們也會說我對大臣們有所徇私…。」於是把他們三人的名字劃去。
同樣情形在南宋高宗時,宰相秦檜就毫不避諱的讓自己兒子秦熹、孫子秦熉,先後當上狀元。而宋高宗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尤有甚者,明朝著名宰相張居正,他的六個兒子,竟也先後高中進士,其中長子、三子是先後狀元,二子則是榜眼。據說其兒子不過是平庸之輩,完全是靠父親提點幫忙的,所以後世特別稱這種是以野鳥為鸞鳳的欺君行為。
我們相信,因為沒有特權徇私,才造就北宋初年的興盛;相反的,南宋開國之初,即小人當道,官箴盡蕪,以致一直積重難反,內憂外患,並馴致亡國。
資料來源:農委會、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