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計畫緣起
本計畫臺中市和平區埋伏坪登山步道延伸建置工程,接續前期埋伏坪登山步道路徑打造安全、舒適、特色兼具之友善步道環境,期望逐年推動,以登山步道串連起大安溪流域原民部落,並期望藉此推廣地方特色文化、進行歷史文化之傳承;另透過設計思維以市民為對象,並考量對環境之友善性,解決社會與城市刻正面對的問題,達到「社會設計」(通用設計、綠色設計、安全設計、人文設計)目的。本計畫藉以環境設施改善、汰換、減量、整併或新設服務設施,強化並提升既有步道之周邊服務品質,並期望透過全工程生命週期生態檢核作業,同時兼顧生態保育,降低工程所帶來之環境生態影響,達到工程及生態之間的平衡。
二、 計畫範圍與內容
主要工程內容為建置由既有埋伏坪登山步道1k處往烏石坑方向路徑,長度約0.5公里,包括步道本體、周邊附屬設施及導覽系統修繕、更新,目標期望能尊重生態環境及山區環境紋理,增加原鄉環境認識,提供高品質的步道空間,建置系統化思維,增加環境改善效益,提升遊客體驗登山健行活動之安全性及休憩教育功能,並延續當地傳統原住民古徑,傳承歷史記憶、帶動當地觀光產業,並為步道鄰近地區帶來觀光商機。
本案工程目標為結合區域性登山步道,建構完善自導式登山步道系統, 為大臺中地區登山健行社團及一般民眾提供完善的登山健行及休憩觀景之旅遊環境。計畫主要工項包含:
1. 新建木棧道、原木階梯、砍石階梯、長鐵環欄杆、休憩平台等步道相關設施。
2. 路基整理以及倒木移除等環境整理工程。
3. 新建方向指標牌以及里程柱等導引設施。
三、 環境概況
本計畫工程範圍地質以以青灰色或黑灰色厚層泥質砂岩為主,岩質較疏鬆,夾有頁岩、粉砂岩或砂岩。沿途稜線可見多處因差異侵蝕等外部營力產生之岩盤出露段,且多數岩盤皆已覆蓋滿蘚苔,林木茂密且多可見大徑喬木,周遭森林生態系統良好且完整,提供各類動物棲息所需的環境及功能,潛在關注物種包含石虎、臺灣黑熊等,多數野生動物如麝香貓、食蟹蒙、臺灣野山羊、山羌、白鼻心與野豬都有機會出沒於本棲息環境。為確實了解工區生態狀況,本案特設置紅外線自動照相機進行野生動物活動之監測記錄,目前共紀錄有野生動物7目9科10種,多屬於中低海拔淺山森林物種。紀錄的哺乳類包含臺灣野山羊、臺灣野豬、山羌、白鼻心、赤腹松鼠、臺灣獼猴,其中為三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1種(臺灣野山羊),國內紅皮書評估類別為接近受脅(NT)等級1種(臺灣野山羊);記錄的鳥類包含領角鴞、藍腹鷴、臺灣山鷓鴣、白腰鵲鴝,其中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2種(領角鴞、藍腹鷴),三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1種(臺灣山鷓鴣)。另外針對工區範圍內珍貴稀有植物資源亦進行標記保護,並於工程施作過程中加以迴避。